9CaKrnKmwbC chamber.huanqiu.comarticle新疆苏州商会为贫困地区铺就致富之路/e3pu1oj7h/e3pu2gnku“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民族都不能少”“小康路上一个都不能掉队”是习总书记的号召,新疆苏州商会积极响应这一号召,主动承担社会责任,帮助新疆喀什、和田等地区十余个深度贫困县市的贫困群众增收脱贫。自2017年至今,共转移就业4000多人,先后为江苏昆山、湖南长沙、江西南昌等地大规模的上市企业输送了新疆民工,不仅解决了生产岗位缺工的问题,而且新疆籍务工人员的收入也得到大幅增长。就业人员总收入达2亿元以上,是目前转移新疆少数民族群众赴内地就业数量最多、规模最大、脱贫效果最明显的商会,也是改革开放以来维吾尔族成建制输出最多的商会平台。 明确转移目的 确保群众脱贫 劳动力转移是个复杂而系统的工程,涉及方方面面,也会遇到许多困难,做好这一工作必须要有明确的目的,确保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在明确目的之后,具体的工作中要有不达目的不罢休的韧劲,绝不能一遇到困难就退缩,碰到“沟坎”就绕道走。要一抓到底、舍得吃苦、不厌其烦、扎实工作,只有这样才能有明显的工作成效。新疆苏州商会在劳动力转移过程中,依靠坚忍不拔的毅力、坚持不懈的做工作劳动力转移。南疆地区的几个州、县等地域面积很大,但可耕地面积极少,且工业落后,剩余劳动力贫困状态较为严重。根据这一现实情况,商会把转移就业作为工作重点,有计划、有步骤地选拔具备一定素质的少数民族群众安排到内地的有关企业工作,一方面让他们掌握一技之长,在现有工作岗位上锻炼提高自身的能力;另一方面增加家庭的经济收入,从而达到脱贫致富的目的。自2017年以来,商会在各地区教育、人社、公安等部门支持下先后在和田地区的和田市、和田县、皮山县组织1800人赴江西欧菲光科技有限公司就业;在喀什地区喀什市、疏附、疏勒、莎车等11个县市组织2200人赴湖南蓝思科技就业;在伊犁自治州新源县、昭苏县、霍城县以及尼勒克县组织500人分别前往江西海派及昆山联滔等企业就业;取得了明显成效。就业人员的平均月收入在4000至6000元左右,如工作业绩突出,还有一定数量的奖金,这样就大幅改善了就业人员家庭的生活。有部分家庭因此而盖了新房子,娶妻生子的也不在少数。对此,商会始终从大局出发,不收取任何中介费用,从未享受任何政策资金奖励,接收企业都是上万人规模的行业龙头企业、上市公司,少数民族群众与企业员工同工同酬。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责任感,认真扎实做好转移就业工作。 搞好两地对接 顺畅转移之路 做好转移就业,两地对接工作关系重大,新疆苏州商会在两地对接转移就业上首先从自身做起,对要转移群众的情况做深入细致的了解,包括转移人员的文化程度、年龄、身体状况,以及适合的工种、技术含量等情况,从而尽量保证到岗到位后能适应工作。同时,商会主要领导亲自带领调查组奔赴劳动力转移的山东、河南、湖南、江西、甘肃等地政府和企业深入调查研究,掌握第一手资料,提前做好工作,为转移安置打好基础。目前为止已开发就业岗位2万个。 在做好前期对接工作后,商会和对接的政府高度重视劳动力转移工作,紧紧围绕党中央脱贫攻坚的部署,积极做好对接的具体工作,加大工作落实的力度。商会结合工作实际,在搞好两地对接,确保转移就业安置上制定落实“三要三不要”的原则。一是要内地政府确实是有大局观念和很强的政治意识,对落实中央的民族政策持积极态度,真心诚意地接收新疆民族青年到内地有关企业就业的,而不要那些表面支持,实际筑坝,对新疆的转移就业工作不利的。因此商会组织新疆喀什、和田等地与长沙、南昌等有关政府和部门在工作对接中始终做到了相互理解、支持,基本做到政府、企业、个人三满意,对以后的转移工作铺就了一条成功之路。二是要选择优秀的民族青年,并经过一定时间的培训、教育,具备一定素质的好青年。不要那些有劣迹、影响差,在当地就不受欢迎的人到内地。目前在内地就业的青年,当地企业领导、群众反响均比较好,这与商会在选拔青年时的把关工作有很大的关系。三是要适合新疆青年工作的企业、岗位工种、劳务报酬,而不要凑合,对不适宜新疆青年工作的场所商会坚决不予安排。由于商会坚持原则,并充分考虑双方的各种实际,使转移安置的新疆青年都能安心工作,适应环境,服从管理,做好本职。 拓展“转移市场” 坚持办好实事 党中央、国务院对新疆人民的脱贫致富工作十分重视,制定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这是商会开展工作的不竭动力。苏州商会在党支部书记谭秋华同志的带领下勇于开拓、思想解放、工作扎实、重点突出,始终把新疆脱贫攻坚工作作为重中之重,紧抓不放。 新疆青年到异地就业有诸多不习惯、不适应,必须要统一管理做到有组织、有纪律、有规章、有底线。近几年有几批青年到内地就业后,商会都进行准军事化管理,效果很好,受到接纳企业的肯定。在新疆相关部门派出随队管理干部的基础上,商会选派3-5人组成后勤保障组,保障新疆籍员工的饮食起居并协助管理干部抓好管理。 在具体的转移中,商会重点抓好三件事:一是在和田与苏州成立了专业从事劳动力转移的公司,主要目的是方便掌握新疆和内地工作的情况,互通有无,重点了解内地有关企业用工情况,从而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做到有的放矢。最近,又组织了三个调查组准备分赴河南、山东、安徽等地了解情况掌握第一手资料,打有把握之仗。二是练好内功,提高素质。如组织对单位员工学习习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宣讲党中央对新疆籍少数民族地区的具体政策,不断开拓大家的视野、热爱本职、扎实工作、齐心协力、攻坚克难。故此在保障“转移”工作的过程中始终做到了安全顺畅。三是从长计议,搞好规划。市场是个大平台,如何利用好这个平台,做好“转移就业”工作的文章是苏州商会一直在考虑的课题。先后初定了三年规划,即每年为新疆贫困地区安置转移劳动力2000人,并销售新疆蜂蜜、枸杞、红枣、核桃等农副产品约500万元。另外还准备打造“新疆羊肉串店”的品牌。先在苏州地区试点,如可行则在华东地区推广,从而帮助新疆人民就业致富。 在帮助群众脱贫致富上,新疆苏州商会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为转移就业拓渠道搭平台、出良策,为维护新疆的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为新疆打赢脱贫攻坚战,为新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发挥应有的作用。 1567042680000责编:王妍中国工商156704268000012[]//himg2.huanqiucdn.cn/attachment2010/2019/0829/09/41/20190829094127198.jpg{"email":"wangyan@huanqiu.com","name":"王妍"}
“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民族都不能少”“小康路上一个都不能掉队”是习总书记的号召,新疆苏州商会积极响应这一号召,主动承担社会责任,帮助新疆喀什、和田等地区十余个深度贫困县市的贫困群众增收脱贫。自2017年至今,共转移就业4000多人,先后为江苏昆山、湖南长沙、江西南昌等地大规模的上市企业输送了新疆民工,不仅解决了生产岗位缺工的问题,而且新疆籍务工人员的收入也得到大幅增长。就业人员总收入达2亿元以上,是目前转移新疆少数民族群众赴内地就业数量最多、规模最大、脱贫效果最明显的商会,也是改革开放以来维吾尔族成建制输出最多的商会平台。 明确转移目的 确保群众脱贫 劳动力转移是个复杂而系统的工程,涉及方方面面,也会遇到许多困难,做好这一工作必须要有明确的目的,确保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在明确目的之后,具体的工作中要有不达目的不罢休的韧劲,绝不能一遇到困难就退缩,碰到“沟坎”就绕道走。要一抓到底、舍得吃苦、不厌其烦、扎实工作,只有这样才能有明显的工作成效。新疆苏州商会在劳动力转移过程中,依靠坚忍不拔的毅力、坚持不懈的做工作劳动力转移。南疆地区的几个州、县等地域面积很大,但可耕地面积极少,且工业落后,剩余劳动力贫困状态较为严重。根据这一现实情况,商会把转移就业作为工作重点,有计划、有步骤地选拔具备一定素质的少数民族群众安排到内地的有关企业工作,一方面让他们掌握一技之长,在现有工作岗位上锻炼提高自身的能力;另一方面增加家庭的经济收入,从而达到脱贫致富的目的。自2017年以来,商会在各地区教育、人社、公安等部门支持下先后在和田地区的和田市、和田县、皮山县组织1800人赴江西欧菲光科技有限公司就业;在喀什地区喀什市、疏附、疏勒、莎车等11个县市组织2200人赴湖南蓝思科技就业;在伊犁自治州新源县、昭苏县、霍城县以及尼勒克县组织500人分别前往江西海派及昆山联滔等企业就业;取得了明显成效。就业人员的平均月收入在4000至6000元左右,如工作业绩突出,还有一定数量的奖金,这样就大幅改善了就业人员家庭的生活。有部分家庭因此而盖了新房子,娶妻生子的也不在少数。对此,商会始终从大局出发,不收取任何中介费用,从未享受任何政策资金奖励,接收企业都是上万人规模的行业龙头企业、上市公司,少数民族群众与企业员工同工同酬。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责任感,认真扎实做好转移就业工作。 搞好两地对接 顺畅转移之路 做好转移就业,两地对接工作关系重大,新疆苏州商会在两地对接转移就业上首先从自身做起,对要转移群众的情况做深入细致的了解,包括转移人员的文化程度、年龄、身体状况,以及适合的工种、技术含量等情况,从而尽量保证到岗到位后能适应工作。同时,商会主要领导亲自带领调查组奔赴劳动力转移的山东、河南、湖南、江西、甘肃等地政府和企业深入调查研究,掌握第一手资料,提前做好工作,为转移安置打好基础。目前为止已开发就业岗位2万个。 在做好前期对接工作后,商会和对接的政府高度重视劳动力转移工作,紧紧围绕党中央脱贫攻坚的部署,积极做好对接的具体工作,加大工作落实的力度。商会结合工作实际,在搞好两地对接,确保转移就业安置上制定落实“三要三不要”的原则。一是要内地政府确实是有大局观念和很强的政治意识,对落实中央的民族政策持积极态度,真心诚意地接收新疆民族青年到内地有关企业就业的,而不要那些表面支持,实际筑坝,对新疆的转移就业工作不利的。因此商会组织新疆喀什、和田等地与长沙、南昌等有关政府和部门在工作对接中始终做到了相互理解、支持,基本做到政府、企业、个人三满意,对以后的转移工作铺就了一条成功之路。二是要选择优秀的民族青年,并经过一定时间的培训、教育,具备一定素质的好青年。不要那些有劣迹、影响差,在当地就不受欢迎的人到内地。目前在内地就业的青年,当地企业领导、群众反响均比较好,这与商会在选拔青年时的把关工作有很大的关系。三是要适合新疆青年工作的企业、岗位工种、劳务报酬,而不要凑合,对不适宜新疆青年工作的场所商会坚决不予安排。由于商会坚持原则,并充分考虑双方的各种实际,使转移安置的新疆青年都能安心工作,适应环境,服从管理,做好本职。 拓展“转移市场” 坚持办好实事 党中央、国务院对新疆人民的脱贫致富工作十分重视,制定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这是商会开展工作的不竭动力。苏州商会在党支部书记谭秋华同志的带领下勇于开拓、思想解放、工作扎实、重点突出,始终把新疆脱贫攻坚工作作为重中之重,紧抓不放。 新疆青年到异地就业有诸多不习惯、不适应,必须要统一管理做到有组织、有纪律、有规章、有底线。近几年有几批青年到内地就业后,商会都进行准军事化管理,效果很好,受到接纳企业的肯定。在新疆相关部门派出随队管理干部的基础上,商会选派3-5人组成后勤保障组,保障新疆籍员工的饮食起居并协助管理干部抓好管理。 在具体的转移中,商会重点抓好三件事:一是在和田与苏州成立了专业从事劳动力转移的公司,主要目的是方便掌握新疆和内地工作的情况,互通有无,重点了解内地有关企业用工情况,从而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做到有的放矢。最近,又组织了三个调查组准备分赴河南、山东、安徽等地了解情况掌握第一手资料,打有把握之仗。二是练好内功,提高素质。如组织对单位员工学习习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宣讲党中央对新疆籍少数民族地区的具体政策,不断开拓大家的视野、热爱本职、扎实工作、齐心协力、攻坚克难。故此在保障“转移”工作的过程中始终做到了安全顺畅。三是从长计议,搞好规划。市场是个大平台,如何利用好这个平台,做好“转移就业”工作的文章是苏州商会一直在考虑的课题。先后初定了三年规划,即每年为新疆贫困地区安置转移劳动力2000人,并销售新疆蜂蜜、枸杞、红枣、核桃等农副产品约500万元。另外还准备打造“新疆羊肉串店”的品牌。先在苏州地区试点,如可行则在华东地区推广,从而帮助新疆人民就业致富。 在帮助群众脱贫致富上,新疆苏州商会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为转移就业拓渠道搭平台、出良策,为维护新疆的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为新疆打赢脱贫攻坚战,为新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发挥应有的作用。